不同地区涨跌互现 楼市调控别指望一副药方治百病
点击次数:900 次 更新时间:2013-10-24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期间,各地楼市热度不减,北上广和不少二线城市成交量回升,房价上涨势头明显。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9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8月上涨1.07%,其中79个城市环比上涨,21个城市环比下跌。专家认为,在调控政策相对平稳、货币政策基调未变、土地市场趋于升温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当前房价整体呈现稳中有升态势。目前楼市调控已取得一定成效,应加快研究制定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稳定市场情绪和预期,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楼市价格呈现连续上扬
“以北京为例,截至9月底,全市住宅成交量已超过去年全年。”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黄瑜表示,“银十”旺季,楼市继续升温。在当前房源销售压力不大的情况下,房企拥有更多市场定价权,通过高价加推、减小优惠力度等方式提价。
“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上行,今年已形成‘涨势’。”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指出,就近期而言,土地市场的火爆,明显增加了人们看涨房价的预期。根据相关监测数据,9月份,全国10大城市土地出让金环比8月大增79%,同比去年9月暴增199%。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北京陆续推出限房价、竞地价地块,是期望通过行政手段来平稳房价。中原地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表示,北京后期限房价竞地价每年有2万套的供应量,以及其他可能的长效机制将会在四季度逐渐出台,这对市场的影响非常大,有望逐渐抑制房价的上涨幅度。
调控政策取得一定成效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最新百城房价指数报告,2013年9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54元/平方米,环比8月上涨1.07%。值得注意的是,其中79个城市环比上涨,另外还有21个城市在环比下跌。
实际上,近两年来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特点,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涨幅相差甚远,一些三四线城市房价已经下滑。专家认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住房等需求陡增,尤其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教育、医疗、就业等优质资源过于集中,进一步导致城市人多地少、供不应求的矛盾加剧,房价上涨在所难免。此外,由于统计口径的缘故,更多的三四线城市房价数据并未统计公布,大中城市房价上涨一定程度上被当作全国楼市普涨的假象。
“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回归到一种市场化、理性化的状态,房地产业和实体经济以及人均收入同步上升,这是一个正常、合理的局面,而脱离了经济基本面的房价上涨则是不正常的。”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表示,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资金充裕、地价继续上涨、货币政策稳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房价的走向更加市场化,房价的上涨和下跌在不同的城市同时存在,总体来说同比涨幅趋缓,房价回归了理性,市场化作用逐步取代了行业干预。
调控也需要与时俱进
针对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价格涨势分离,特别是北上广深等城市新房价格同比涨幅较大的现象,专家认为,这暗示着一线城市对政策调控具有很强的抗受性,以往“一刀切”的调控需要与时俱进,更不要指望一副药方治百病,应分区域对症开方,在严格执行调控政策的基础上,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尽管目前来看,今年整个房价涨得有点儿多。但总体来讲,目前整个市场的预期还是比较平稳的。”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表示,现在老百姓最担心的是假调控,一方面是行政调控不利,另一方面通过行政调控本身又延误长效机制的建设。这样的市场既伤害政策的公信力,又伤害了我们未来对整个房地产正确的预警,所以政策一定要明确。
专家认为,当前在导致房价上涨情绪升温的因素中,调控政策扮演了重要角色。政府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从土地、金融、税收等体制机制入手,抓紧研究制定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进一步弱化楼市调控行政色彩,强化市场主导作用。
2013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