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扬州新政看楼市是否“回暖”?
2007年以来房地产投资热情高涨,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出现疲软现象,2009年政府出台“4万亿救市”,商品房价格开始偏离轨道,价格明显高于价值。中央政府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2010年相继出台了“新国八条”、“国十条”, 对房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打击投资投机,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同年9月出台有史以来房地产市场最严厉的措施——限购限贷政策,投资需求进一步受到限制,成交量明显下滑。
地方微调出台,楼市趋向回暖?
在中央楼市调控大政的影响下,伴随着楼市持续低迷的还有地方的土地财政危机。由此,地方政府企图扭转楼市颓势的举措不难理解,恰逢其时,新政出台,扬州也并非首创。在此之前,佛山、中山、芜湖在“存货积压、销售遇阻”的难题下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不过,在政策公布的同时很快就在中央相关部门的阻击下迅速夭折,但是此次扬州新政并未被取缔。此前武汉、山东、南昌等地相继出台公积金新政,武汉市对用公积金贷款购买
宏观调控误伤刚需,微调来疗伤
中央政府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旨在打击投机、投资,实现房价的稳定发展。自2008年以来,房价持续飞速上涨,突破了民众所能承受的界限,为了稳定经济的发展,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形势也因此日益严重化。中央宏观调控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投机、投资行为,但是也不免误伤了刚需。诸如首套房的贷款比例从20%提高到了30%,大大提高了刚需购房的门槛;另外2011年央行连续五次加息,调高利率,加大了刚性需求客户的还款压力。
中央调控的核心目的是保证“居者有其屋”,以各种调控的手段来控制投资和投机行为,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使购买力趋向合理化,且主要针对对象是一、二线城市,究其原因,一、二线城市楼市成交2:8,真正自住的比例只占20%,80%以上都是投资和投机炒房,投资渠道少,房地产的稳定高回报等因素使大量的热钱流入房地产领域,促成了房价的飞速上涨,造成了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由于房地产是地方经济税收的主要来源,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低迷,使地方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经济发展,增加财政税收,地方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的微调政策,来刺激房地产成交量的上升。扬州出台“购房奖励”新政,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默许,并没有被“叫停”,武汉等地出台公积金新政,同样是为了刺激刚需,促进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的回升,也并未得到制止,这足以说明中央对地方微调采取放松的态度,但是只针对刚需,对改善性需求以及投资性需求仍没有放松的倾向。但是武汉等地新政的实施,确实促进了楼市的成交量回升,并出现了“红五月”现象,相较去年5月份,和今年3、4月份有明显的回升。地方政府微调政策出台,无疑是为严重的房地产形势起到了一定的“疗伤”作用。
扬州新政是“救市”之举?
自今年年初以来,全国共有21 个城市楼市政策微调,对公积金政策松绑的有13 个城市,占一半多。但是各个地方政府出台的微调政策,均是在主调控不变的前提下,针对刺激刚需,进行的微调,并没有触及改善性需求及投资、投机行为,在原有调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刺激了刚需,达到了促进市场回暖的目的。另外扬州新政对购房者奖励微乎其微,目的只是为了刺激刚需,为冷淡的楼市送一屡曙光,对严峻的房地产市场影响并不大,并不是“救市”之举。
中央不断出台新政打压投资、投机,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完成理性回归,其调控的核心对象为房地产泡沫严重的一线和二线城市。受整体楼市低迷的影响,使扬州等三线城市的刚需客户处于观望状态,导致了房地产成交量的下滑,但是基于三线城市楼市本身泡沫成分较小,房价亦在合理范围内,所以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楼市冬天“。但是地方政府微调政策的出台,并没有被取缔,这无疑也在释放楼市”回暖“的信号。
2012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