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研究

开发研究:三四线城市操盘经验总结

点击次数:973 次  更新时间:2009-12-08

在总结三四线城市操盘经验之前,首先需要对各种形式的城市划分标准进行厘定。根据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情况,我们把房地产行业最为发达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划分为一线城市;把天津、杭州、武汉、沈阳、长春、成都、青岛、大连等发达的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作为二线城市;把一些落后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列为三线城市,如青海、呼和浩特、襄樊、宜昌等城市;剩余的县级市和县城则是所谓的四线城市。

开发:“高、大、全”模式易于成功

高,即是做当地的高端项目,标杆性项目,把项目做成当地的“名片式项目,制造小富人区。此类项目是全城的顶尖小区,能够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将城里最有权和最有钱的金字塔人士一网打尽。而且在销售价格方面通常能高于周边5-15%,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高的回报。

 

大,即是规模大。10-15万㎡的项目在一二线城市并不起眼,但是在三四线城市却可以成为当地的大盘。因为规模效应,在优惠政策、工程成本、广告推广投入等方面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利润也相当可观。

 


全,即是产品全。由于受制于城市规模和消费能力,单一的产品类型如纯住宅产品去划周期较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开发资金的使用效率,如果在产品的类型上增加商业、街铺等类型产品,则能够有效避免单一产品去划周期长的矛盾,同时提高资金使用率。

此外,在产品的策略方面还要保持适度领先原则,这样易于被市场所接受。由于三四线城市城市化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对于外来新的产品及类型的接受度是不一样的。一味的引进一二线城市的先进产品是不可取的。从产品的建筑形态上讲,多层板式结构产品仍是三四线城市客户首选产品。当然,受制于城市发展,三四线城市的小高层、高层项目在市场上初现端倪,并开始逐步为客户所接受,但仍然以南北通透的板楼市场接受度较高。

 

从建筑类型看,别墅、洋房等低密度产品正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市场进行蔓延,而此类在一、二线城市司空见怪的产品却代表着三四线城市中最为高档的住宅类型。

      

从户型面积的选择方面讲,三四线城市对三房的选择和接受度最高,三房面积普遍在120㎡及以上。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消费的引导,一些城市的主流户型面积在逐步缩小。

 

营销:找准定位抓主流易于操作

三四线城市由于发展相对滞后,其购房客户构成相对固定。根据操盘经验,主要有这样四类人群,一是泛公务员人群,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稳定,具备较强的购房能力;二是支柱性产业职工,如电信、石油、石化、烟草、化工等当地有名的产业企业职工;三是私营企业主,主要是从事个体及私营企业的企业人员;四是下属县市富裕人群,向往城市生活,希望在城市或城镇拥有住宅。   

相对而言,三四线城市置业观念落后,客户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有限。但是在三四线城市置业者往往有较强的从众心理,购房容易随着主流人群形成扎堆现象。因此,项目操盘要找准定位,抓住主流客户,形成聚合效应,其销售影响力自然扩散开来。


推广:因地制宜易于接受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城市都有每一个城市的风俗人情和生活习惯。采取因地制宜的推广方式才能为当地消费者所接受。譬如在广告途径上,必须“合情合理”。一二线城市的报纸可能是人们了解信息的主要方式,因此房地产报纸广告、夹报等随处可见。但是三四线城市却不然。由于城市规模有限,生活方式固定,报纸并不是最普遍的信息来源。相反,电视或者广播一类却有可能是主要的信息来源,甚至非常不起眼的乡镇墙体广告都有可能是最具性价比的广告方式。在三四线城市,一件事情或者消息很容易被全城人所熟知,因此在推广上注重新闻性主题宣传亦可取得不俗传播效果。

另外,在广告创意和形式也需要因地制宜。由于人们观念的滞后和思想开放程度的差异,决定了三四线城市人们对广告接受的差异和认可度。一般而言,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广告创意和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创新。但是三四线城市的广告创作必须考虑受众的审美习惯和接受程度。一般不需要“第一”,恰如其分的“唯一”就足以吸引广告受众。

总体而言,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发展对于开发企业和营销机构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进入这样的市场需要深入实地,全面了解城市的风情风貌、风土人情,在项目开发、营销、推广上多做考量,做足功夫,既要因地制宜,又要有的放矢,切不可生搬硬套以往所谓的成功经验,三四线城市同样大有发展。

2009年12月8日

电话:027-87385100/87385180
手机:13907123600 (唐总)
传真:027-87385100/87385180
邮箱:whgxzd@sina.com
地址:洪山区南湖村保利中央公馆G2栋1层S6室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16 武汉耕新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鄂ICP备15007455号-1 技术支持:珞珈学子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2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