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耕新置地工作感言
2010年是耕新置地发展最快的一年,其中人员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相应的,在这一年里,我大部分工作都放在了人才的培养上。同年,人力资源部推行的工作指导人制度给我们这些“教育者”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的指导。在一年的实践体会中,也有了点心得。
“沟通”
沟通的关键是如何落到实处。制度上的要求是一个月一次面谈。我觉得每天都要谈,指导人和被指导人之间不能有任何隔阂,沟通每天都必须进行,在平常的沟通中,就必须将面谈表涉及的内容融汇贯通于其中,到了一个月的那一天,被指导人自然就明白该谈的内容。
"心态"
保持一个年轻的心态,尽量多融入一些年轻的思维,最重要的是不要和年轻人有代沟。我在做指导人的时候,一定会告诉对方,这样做,我认为的好处是什么。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OK,我听你的;如果没有,默认我的方法是当前最好的。指导人在学术探讨中,必须要能放得下面子,和被指导人平起平坐。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思维才会活跃,创造力才会被激发。因为你必须要承认,如果他比你年轻,一辈子,他都比你年轻。你只能靠心态来取胜了。
“特长”
中国的成语中,有个叫“取长补短”。这个成语,我是比较不喜欢的,我更喜欢另一个成语“扬长避短”。人类的高速发展得益于社会化大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什么事都想做的人是什么事都做不好的。对于个人突出的方面,我们要善于挖掘,善于引导,而不是一味的磨其棱角。在这种环境下,人人朝着自己的长处发展,小则提起个人的学习兴趣,大则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分力。
公司推行的“以老带新”制度,既缩短了新员工融入公司的时间,让新员工迅速进入角色,融洽了新老员工之间的关系,营造了浓浓的学习、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又可督促老员工在带新人的过程中,有一种紧迫感,逼着自己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充电”,一举两得。从而做到新老结合,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这必将成为我们公司培养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2010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