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四次拜访
我从事房地产销售已近6年了,这份工作带给我最大的乐趣,就在于不懈的与拒绝做斗争,并最终战胜他们,赢得成功。作为一个普通的房地产销售人员,我正是本着这种执着的理念和坚定的信心,抓住一次又一次机遇,赢得了一次又一次挑战。
大学毕业那年,世事难料,我没能如愿回到家乡,端一个公务员的铁饭碗。不甘向命运屈服的我,只身来到武汉闯天下。碰过壁、摔过跤、上过当、跳过槽,最终在耕新扎下了根。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进入耕新,是我最正确的选择,最明智的决定。
在耕新,我从一个实习置业顾问做起。耕新团队一丝不苟和坚持不懈的工作氛围深深影响了我。在领导的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到耕新第一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就创下了连续三个月销售额超800万元的成绩。要知道,2005年,800万销售额,相当于130平方米的房子每个月要卖18套!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自己和对耕新的信心,逐渐强烈起来。
在耕新的第三年,我担任了世纪彩城项目销售主管。更高的台阶上,更多的困难在等着我去超越!
2008年秋,营销团队的成员都在为世纪彩城3期新世纪中心的开盘做着准备。一个周二的中午,一位衣着普通的中年男子走进了营销中心。置业顾问小李马上迎上去,按流程为他做楼盘推荐。在晚上的营销小结会上,我们按例进行意向客户的交流和分析。小李汇报说:这位陈姓客户对项目地段、规划都比较认可,但对户型还有异议,对价位也不能接受。凭着多年的售楼经验,我觉得这个人虽然其貌不扬,但气宇不凡,关心的问题也是多数具有真实意愿购房者关注的焦点。
过了几天,小李请陈先生来营销中心面谈。这一次,陈先生开着奥迪车,带着三位朋友一起来了,他们非常专业地指出户型的两点缺憾,甚至指明了两类建筑材料在环保节能方面的不足。送走他们,小李有点沮丧的告诉我,这位陈先生是某知名建材企业的老板,对建筑实在太专业,太挑剔,估计没戏了。我想了想,能够这么挑剔的客户,至少说明他对我们的产品考虑非常细致,这样的客户,肯定有戏!明晚,再约一次,我要亲自会他。
第二天,我外出办事乘车回来,还没到售楼部,老远就看见陈先生被小李送出门口,走向奥迪车。我第一反应是马上给小李打电话,小李说:他们要和XX大厦一样的九二折,而我们规定只有九七折,并且耕新又从来不打价格战,谈崩啦!
这时,奥迪车已经发动了,我顾不上多想,立刻告诉正准备停车撕票的出租车司机:“跟上前面那辆车。”的哥满脸诧异的瞟了我一眼,挂挡踩油门跟了上去。
几分钟后,奥迪车就驶入了位于武汉理工大学的XX高分子科技建筑材料公司的小院,我在院门外下了车,看着这栋旧学生宿舍改造的四层小楼,心里的判断更坚定了。一根香烟两句老乡,和院门口的老师傅套上了近乎,知道这位陈总是教授下海,十年心血才有了现在几千万的企业规模,而且近年来市场越做越大,客户也越来越多。他是一个既有购买能力,又有需求意向的“准客户”。第一次拜访,虽没见到人,但总算摸到了门。
隔了一天,当我带着小李出现在陈总办公室门外时,他只是把我的名片瞟了一眼,没接,略带几分愠色的说:“我现在很忙,下次再说吧!”我正准备开口争取机会,陈总突然又问:“你们是怎么找到我这里的?昨天是不是你们跟我的车?”我一时语塞,陈总二话不说,转身关上了门。第二次拜访,就这样尴尬的结束了。
周一八点半前我就守在他们公司楼下。陈总刚下车,我就迎上去,先就昨天的事,诚恳的向他道了谦,接着说:“陈总,耽误您几分钟时间,让我再介绍一下我们的楼盘吧。”陈总瞅了我一眼,径直上了楼,我正要跟上,却被他身边的同事一句“陈总很忙,我们还要开会呢!”给拦住了。第三次拜访,居然连话都没接上。
周一下午的营销中心例会上,我和小李都谈到了陈总的情况。小李的意见是对方态度高傲、条件无法满足,建议放弃;我则认为对方认可我们的环境,也基本接受我们的建筑品质,虽然价格差距较大,但不是不能平衡,主张坚持。同事们在这件事情上分成了两派,支持我的同事并非多数:毕竟项目刚蓄客,客户资源并不短缺,机会还多得很。当时主持销售工作的川总先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带我们分析了利弊得失,最后拍板:要跟,而且要一跟到底!
可是,当我周三再去时,门卫的老师傅说什么也不让我进院子了,怎么办?守在这里吗?那今天别的工作不都全耽误了?想了半天,忽然看到路上三三两两的大学生提着早点上教室,心里有了主意:明天中午,吃饭时再来!
不出所料,周四中午十二点半,我在院子口等到了刚在学校教工食堂用完餐的陈总和他的员工。这次,陈总看我的眼神虽然有些诧异,但言语中已经没有厌烦了,甚至还笑着对他的员工说:“都说事不过三,这小伙子来我们这儿,已经是第五次了!”我正心头一喜,不料他话锋一转:“我马上有事要出去,有什么事以后再说吧!”我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又白等了!
又是一个周五,从中午十一点半等到一点半,院子人进人出,就是没见陈总,怎么回事?忍不住跑去问门卫师傅,也许是他看我空着肚子在门外等了两个小时的缘故,迟疑了一下就告诉我:陈总出差了,要好几天才回武汉。
天下起蒙蒙的小雨,我一路淋着雨回到营销中心,草草梳洗后马上和同事们商量了一下,按大家的建议,给陈总发了个短信,祝他旅途快乐、工作顺利,希望他还是能考虑一下我们的写字楼。他没有回信,我们的心里,难免有些灰溜溜的。
接下来的一周,我的第七次、第八次拜访连续吃了两次闭门羹。
我不知道是否还要继续坚持下去。同事们都在建议将这位陈总归为“B类客户”,而经验和知觉告诉我,他一定是一个既有购买能力,又有购买意向的“A类客户”,只是我们现在虽然找到门了,但还没拿到钥匙!但是,连续八次的拜访失败,的确让我有些心灰意冷了!
这时,川总单独给我打气:“都已经带球过了中场,临门一脚还要放弃吗?虽然一次次上门得到的是失望,但毕竟也有收获啊看的出,客户还是没有完全放弃我们的。既然还有一线希望,我们为什么不尽百分之一百的全力呢?只要是我们认定的目标,哪怕再困难,都应该接受挑战!”
“凡事预则立,无预则废。”我们结合开盘前做的市场调研,对比分析了武昌写字楼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提炼了“新世纪中心”的商务优势,最终认定:在中档写字楼中,我们的确适合陈总这类扩张阶段的中等规模技术密集型企业。
第四周,我又一次踏进陈总公司的大门,他的秘书告诉我他不在。我拿出市场调研报告请秘书转交,趁着借用洗手间的机会,不动声色的把十份楼盘资料放在了几间副总、主任、经理办公室里。
第九次,虽然还是没有见到陈总,但我却觉得,这不是“耕新九次访客法则”中所说的结束,而是真正的开始!
之后半个月的时间,我每隔三天就带着资料来陈总公司,有时候在门口碰到陈总,他还是不给我开口的机会,但他们公司里,已经有几位经理级人物在打听我们楼盘的情况了。
转眼间,离新世纪中心开盘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手头的工作越来越繁重了,但陈总这个客户,我始终没有放弃。我带着准备作战一百次的勇气,第十三次踏进了他们公司,这一次我得到的回答是:“陈总在开会,请你稍等几分钟。”这句话给了我不小的震动,说不出是喜是忧!
这第十三次,我终于能面对面的向陈总介绍我们的楼盘了!可是,五分钟后,陈总就懒洋洋的打断了我滔滔不绝的“演说”,平静但是很坚决的说道:“小孟,你谈的都很好,但是这些都是我知道的,我不需要再了解第二遍;我的要求很简单:九二折。你们能卖,我就能买!”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一次宝贵的机会,难道就真是最后一次机会了吗?陈总推开我递过去的香烟,接着说道:“我知道你做不了主,回去请示一下你们领导!如果行,别的都好说;如果不行,你也不用麻烦自己一遍遍跑的这么辛苦!”
晚上,我把近期上门客户全部梳理了一遍,发现很多客户都认为我们楼盘价格偏高,真的是价格定位有问题吗?我反复推敲了很久,认定问题不在于价格,而是客户对楼盘的建筑品质和售后服务还存有疑虑。怎么办?打折?不可能!放弃?不甘心!思量再三,我决定了,光硬拼不行,还要靠智取!
第十四次,我们在陈总公司那间略显局促的会议室里会面。我的身边,除了小李,还有公司策划部的两位同事,他们带上了手提电脑和投影仪,今天,这就是我们的制胜武器!
等待是漫长的,就象是等待上战场的勇士,紧张,但豪不畏惧!
接待完客人的陈总见到我们的阵势,也不免一愣,随即哈哈一笑说:“小伙子,我还有客人要陪,只有五分钟时间哦!”时间的长短,对我们已不是最重要的,只要给我时间,那怕是一秒种,我也要赢回肯定。
我们演示了我们事先准备的材料。五分钟很快过去了,陈总眉头紧锁,没任何表示。我没有多想,放映出我们为这间企业量身绘制的四套办公布局方案,几十张彩色平面图和效果图,跃跃而出。陈总突然打断了我们,站起身打开了门,朝外面吩咐:“让市场部的张经理把刚才长春来的刘总、何总请到这里来,叫销售部的人和办公室王主任也来一下。”
这时,我们不禁相视一笑,极力抑制住内心的狂喜,好像凤凰浴火重生一般。
在有外地大客户在场的情况下,陈总和他的员工显得非常热情,不停的问这问那。原来,他们对新世纪中心和周边几座写字楼都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这些教授、讲师出身的老总、经理,指点着我们提供的办公布局演示效果图,说的都是空间利用、建筑材料、装饰效果、环保效能、投资回报……好象这整层近千平方米的办公楼已经是他们的一样!
半个月后,陈总和长春来的客户签定了价值六千万的合作协议。而我们,也和他签定了价值四百万的商品房销售合同。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双赢”!
后来陈总成为了我们的朋友。他多次主动介绍好几位从事房地产建筑与开发的朋友给我们,这一笔收获,远比四百万的合同要宝贵得多!
两个月内,我上门拜访客户十四次,被拒绝了近十次。这些拒绝直到今天仍然历历在目。这就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里程碑”。我用执着换来了希望,赢得了成功!现在,不管是在那个岗位上,我都愿用不怕被拒绝的姿态迎接挑战,因为我明白了,拒绝才能成就成功。我愿被拒绝100次,但我有信心在101次不被拒绝!
2010年11月18日